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一)焦虑
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消极情绪现象,是人们对即将发生的某种事件或情境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过分的焦虑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办事效率低下。引起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有:入学适应困难、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人际交往(如:社交恐惧引起的焦虑)、求职就业问题等。
(二)抑郁
抑郁也是极为复杂的情绪障碍,是正常人以温和方式体验到的、已经作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持久的一种情绪状态。当个体感到无法面対外界压力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专业,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而过早“看破红尘”,导致情绪抑郁,他们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不快乐、兴趣丧失,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三)易怒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情绪反应都是由大脑皮层决定的。但是美国纽约大学的克杜斯通过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情绪的发生都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加工整合与评估,他认为“除了情绪通道之外,另有一小络神经元直接自丘脑连接到杏仁核,通过这些狭小通道,杏仁核可直接在大脑皮层尚未作出评价之前抢先作出反应导致有机体的一时冲动”。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控制力较差,容易冲动。易怒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激情,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激动得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甚至动拳脚伤人。
情绪调节的方法:
(一)正确认识自我
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就是个体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并悦纳自我。心理学认为,自我指对自己存在的观察,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的智力、情绪、性格、气质、兴趣爱好、道德观和人生观等,对自我有一个充分,全面、正确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对自我情绪的有效控制和调整。如气质属于胆汁质类型的大学生,如果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会有针对性地去暗示或控制自己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二)正确地对不良情绪进行归因
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归因。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或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既要从自己本身出发找原因,又要从周边环境的客观世界中寻找原因。如较内向的大学生由于内省较深,比较敏感,对于一件事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内向的学生却能引起他的不必要的猜疑、沉思。情绪的不良是不是由于自己过去的经验缺少的原因,缺少社会交往阅历等等。如自己是不是总是的父母家人或他人的保护包办之下,去面对困难,而导致现在手无足措,情绪低落。客观方找原因就是考虑是周围的环境条件,如天气,气候,自然地形,社会文化等因素,都是我们每个人无法控制的,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愿望而改变的。面对的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为它而忧伤烦恼。只要能正视现实,充分地利用客观现实积极的一面,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妥善地合理地处理好现实的困难挫折。
(三)自我激励法
自我激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动力源泉之一,主要指用生活中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明智的思想观念来激励自己,同各种不良情绪进行斗争。古人云:知足者常乐。大学生不要总为没有得到的东西而烦恼,相反,要经常想到自己是幸福而充足的,相信凭借自己的意志、能力和奋斗精神,这些没能得到的东西总有一天一定会得到。这样,便能增强自信心,驱除自卑感,保持心情舒畅,从而增加了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四)转移调节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发生情绪反应时,大脑皮层上出现一个强烈的兴奋中心。这时,如果另找一些新颖的刺激,引起新的兴奋中心,便可以抵消或冲淡原来的兴奋中心。因此,当某种情绪激动起来时,为了使它不致于立即爆发,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转移问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和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采取行动,也是转移注意力、驱散烦恼的一种有效的精神疗法。一旦出现烦恼情绪的征兆,便激励自己多做有意思的工作学习、劳动或娛乐,把时间表尽可能排得满一些、紧凑些,或者为别人做事,不仅可以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获得珍贵的友谊。
(五)换位思考法
从积极的角度,重新认识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从而得到新的结论,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平衡。例如,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可以换一个角度考虑,告诉自己“破财免灾”“坏运很快就会过去”等,这样心情就会轻松,情绪就会稳定下来。
(六)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人的情绪处在压抑状态时,应该允许有节制的发泄,即使是畅快的哭一场,也是有利于调节机体平衡的。如能把闷在心里的苦恼倾吐出来,求得别人的疏导和指点,往往更能使矛盾迎刃而解。倾诉和咨询的对象可以是父母、教师、好友等。如果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有专门的心理医生咨询当然更好。较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体力活动、激烈的快节奏舞蹈,甚至大喊大叫等亦有助于释放紧张的情绪,消除烦闷和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