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的特征,必须坚持“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常抓常新、长管长严。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作风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对群众和企业诉求麻木不仁,为民服务不上心不尽力,甚至侵害群众利益,对企业吃拿卡要;有的只喊口号,不干实事,不会做群众工作;有的抓工作老一套,不用心,破解难题办法少,回避矛盾不敢担当,遇事要么层层请示,要么层层向下签责任状,不能亲力亲为带头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仅是作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严重影响各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损害党的权威、破坏党的形象、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必须坚决杜绝。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以良好的作风履职尽责、担当负责。要聚焦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尤其对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盯住不放、精准施策、坚决纠治,真正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办《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和省委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形式主义问题的19条措施,绷紧为基层减负这根弦,在部署开展工作前都要看看是不是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会不会给基层增加负担。各部门的微信工作群重在推动工作,不能成为表态多、喊口号的“负担群”;各类培训班、学习班要在提高学习质量上下功夫,不能过分强调学习笔记和简报,力求学习实效。要弘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办实事、求实效,比着干、赛着干,比谁对中央精神和上级部署吃得更透、把得更准,不比谁会开得最快、材料报得最早;比谁的工作载体实、方法新,不比谁的口号响、调门高;比攻坚克难的战斗力、解决矛盾的执行力,不比轰轰烈烈的大场面。要让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进群众,主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困难攻克在一线,多一些现场办公,多一些“镇街吹哨、部门报到”,通过清晰的导向,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