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交织,‘四风’成为腐败滋长的温床”,“要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拔掉“四风”问题病根、铲除“四风”问题土壤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意义,以反复抓、抓反复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真正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
一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毫不妥协。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打出了组合拳。我市紧跟党中央部署要求,在全市集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通过建立市县镇“直通车”机制、开展一线察访等方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问题仍然不少,有的干部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经论证拍脑袋决策,走形式、走过场,做表面文章,甚至急功近利、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有的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有的文风会风反弹回潮,督导调研检查扎堆,加重基层负担问题仍有发生。对这些问题,大家要全面检视、靶向纠治,坚决清除这些“拦路虎”“绊脚石”。要深刻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表现在基层,但根子在上面。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既要纠治基层作风问题,更要以下看上倒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问题,上下同治、系统联动。要重点整治口头减负、纸面减负、明减暗不减、“推给下面减”等问题,决不能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用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
二要严防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实事求是讲,全市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成效很大,厉行节约已蔚然成风,但仍不能有松懈麻痹思想。2020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101起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中,违纪行为发生或延续到十九大以后的就有53起,其中,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违规发放津补贴等老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说明在高压态势之下,仍有党员、干部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隐形变异”问题突出,在高压态势下,个别党员、干部挖空心思想对策、变着法子搞变通,花样不断翻新,有的巧立名目、套取资金发放津补贴。有的私车公养或打起借用、换用、占用管理和服务对象车辆的主意。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引以为戒,既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吃喝、餐饮浪费等歪风陋习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又要对收送电子红包、寄送礼品、私车公养、“不吃公款吃老板”“一桌餐”“会所宴”“变相游”等隐形变异问题高度警惕、深挖彻查,坚决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
三要多措并举激发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让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好的用武之地。要继续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加大容错纠错力度,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科学区分故意和过失、因私和因公、违规和试错的界限,该容的大胆容,该纠的坚决纠,让干部放下包袱、放开手脚投身到各项事业中去。要及时澄清正名,对那些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要通过书面、当面、会议、通报等方式及时予以澄清,帮助干部消除顾虑,同时对诬告陷害行为严肃查处、重拳打击,通过媒体通报曝光、强化警示震慑,树立起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鲜明导向。2020年,全市通报澄清27起不实举报,通报了3起诬告陷害典型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要加强对受处分处理人员的关爱回访,对这些同志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歧视、偏见,不能“一查了之”“一处了之”,要常态化抓好回访教育,切实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重振信心再出发。对真心改错悔错、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反映较好的人员,影响期满后,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合理使用,推动“有错干部”变成“有为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