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首次完整清晰地提出一体推进“三不”的要求,强调要打通三者内在联系;在2020年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对一体推进“三不”地位作用、精髓要义作了深刻阐述,强调要统筹联动,增强总体效果;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又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战略目标。这是指导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针,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的重要方法论。我市在一体推进“三不”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比如廉洁威海建设,始终着眼“三不”一体推进来统筹谋划。查办案件,不单纯就办案而办案,而是从立案开始就提前谋划,通过查办个案推动面上问题解决。还有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的查处通报、健全机制、党性教育,巡察中的红脸出汗问题清单制度等。这些好经验好做法,需要继续坚持好。
一要持续强化“不敢”的震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传统腐败和新型腐败交织、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交织,这“三个交织”充分反映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去年我市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看,有的权力观扭曲、价值观错位,把权力当作人际交往的砝码、改善生活的手段,随着职务的提升,逐渐背离了初心,丢掉了公心,目无法纪,独断专行,“一把手”成为了“一霸手”;有的善恶不分,滥用职权、知法犯法,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有的甘于被“围猎”,在金钱和利益驱使下,长期与商人、老板勾肩搭背、称兄道弟,把一些正常业务往来变成了相互之间的“利益交换”,将公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大肆敛财;有的管不住欲念、守不住底线,在贪腐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无法自拔,甚至党的十九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有的信念动摇、心态失衡,在攀比心、虚荣心的驱使下,沦为金钱的奴隶,不光自己贪腐,还“全家总动员”。这些案例,都表明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腐败没有选择,必须知难而进。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凡腐必惩、有贪必肃、除恶务尽。纪检监察机关要在精准运用“四种形态”上下功夫,灵活运用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政策策略,对不收敛不收手的,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对主动投案、认错态度好、有从轻减轻情节的,依规依纪依法从宽处理,发挥好惩治震慑、惩戒挽救、教育警醒的功效,争取最佳效果。
二要持续扎紧“不能”的笼子。防治腐败既要靠依法依纪来惩处,又要靠制度治理和监督。实际工作中,各职能部门单位对自身权力运行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最为了解,最知道哪里需要加强监督,但有的部门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不善于加强对自身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能自觉查找自身廉政风险点,在推进权责透明、用权公开、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方面还有差距,导致被一些人“钻空子”。要从完善制度机制入手,深化标本兼治,对每起违纪违法案件,都要认真“解剖麻雀”,找准“病灶”,以点带面,做好堵漏建制工作,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要聚焦授权、用权、制权等重点环节,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的有效机制,对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的坚决纠正、严肃处理,使制度和纪律“长牙”“带电”,以党纪国法的刚性约束,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三要持续提升“不想”的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出现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根子在于“总开关”没有拧紧。大量案件表明,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绝,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干部自身的思想、党性、人格。各级党组织要扛牢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干部理想信念、党纪国法教育,用好身边案例、本单位本系统案例和严重违纪违法干部忏悔录,以案释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广泛组织党员、干部到市廉政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警钟长鸣。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讲廉政党课,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大力倡树清正廉洁价值观,自觉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严格家风家教,筑牢思想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