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明德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明德文学社开展好书品鉴活动

发布日期:2021-04-02 10:44:51

    为进一步丰富我院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本周三明德文学社开展了好书品鉴活动。

    首先,指导老师向社团的同学们讲解了自己对于阅读的认识。 阅读的终极目的是教人认识世界、认识社会;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启发学生透过文字观海听涛、知人明理、明辨善恶、寄托心灵。

          随后,4位同学根据课前准备做了自由发言,指导老师宋秀娟对其进行点评。第一位同学讲了他对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的认识,他从战争视角与对希腊神话的借鉴两个维度分析了作品中的内在隐喻与所形成的新日系风格。指导老师启发该生从村上春树创作风格的形成原因入手形成论点,比如作者所处的时代语境造就了其作品的后现代风格、作家本人独特的性格气质造成作品中氤氲着无处不在的虚无与孤独感等方面具体阐述之。第二位同学围绕谈张爱玲《倾城之恋》中范柳原与白流苏是否存在爱情谈了自己的感受。因她并未看过纸质书,只是在很久以前看过《倾城之恋》的电影,因而谈论并不十分准确与深刻。指导老师谈论了自己对主人公爱情的看法,结合张爱玲的童年成长经历与香港沦陷时的境遇,使学生了解了作品中直觉感受到的矛盾与张力(即张本人不认为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存在真爱,然而作品中却因战争红尘中两个小人物的命运被捆绑在了一起),这也正是张小说的一种风格特点:世俗化、通俗性。指导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使其学会“知人论世”的文化研究方法去探索作品风格形成的原因。第三四位同学分别讲了自己对于韩寒创作的风格特点与路遥现实主义巨作《平凡的世界》的认识。总得来说,以上四位同学都来敏锐捕捉到作品的一些朦胧的风格,但其对作品的解读大多浮于对情节的感性认识上,没有形成观点。指导老师不断引导学生探索作品风格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最后,参加活动的每位同学认真总结了本次活动的收获与不足,很多同学均建议以后文学社多开展类似的读书品鉴沙龙活动,并学习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