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3月31日,学院召开了“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建设培训会。学院院长张宗军,院长助理丛建国出席了会议。各系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全院教师参加了培训。
培训会上,张宗军院长作了培训动员讲话。他指出,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学院第一届教代会第三次会议提出推进课堂革命,明确人才培养专业、课程标准,强化一切课改到课堂的鲜明导向,凝聚课堂第一阵地的共识。本次培训是“大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学院教代会一届三次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全体教师要抓住机会、珍惜机会,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学习,为学院健康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应用型课程联盟副主席、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曹勇安教授做了《产教融合视觉下应用型课程建设》专题报告。曹勇安教授通过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实例,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在教学中要从“传统课堂”走向“跨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要做到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才能走出转型发展中的教学困境。产教融合是应用型高校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职教精准改革点就是产教的融合点,企业的兴奋点就是课程的改革点。高职院校主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要把学校教育和行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建设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知识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是“带着知识走进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进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创意创新创业能力。他提出认知层面上要采用“知行”教育方法,即“会了才做”,实践层面上要采用“行知”教育方法,即“做了才会”。曹教授还用“课堂像老汤、设计是配方、教学是熬汤、评价是品尝”这种十分接地气比喻,向大家更直观地解释了职教的四个环节。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陈景鑫副教授、王同岭副教授和西安培华学院张伟副教授分别以“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理实融合的《食品微生物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体系建设”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建设”为例进行了深入解读,生动形象的向与会教师做了课程体系示范,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实行课程改革。
院长助理丛建国总结会议时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高水平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是学院发展的根本。专家团的报告给我们专业的指导,给学校发展改革以帮助,对学院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各相关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为学院向着优质校建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