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研室 郭丽芳
疫情期间英语教研室启动在线教学、在线监督、资源共享的课程计划,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通过蓝墨云班课、腾讯群聊直播等教学平台,支持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学习、答疑、作业、测验等),借助蓝墨云建立班课并统计进行考勤及课程任务统计并计入课程考核平时分,统计出的重难点以及每节课学生完成的课程任务中错题率较高的问题采用任课教师线上师生实时互动。通过前几个周线上教学实践,大部分学生已经开始适应线上学习的模式,并且能自觉完成线上的学习任务。但通过前两周的教学反思,也反映出线上教学模式的许多问题。例如云班课无法完全控制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自觉性,许多学生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出现了偷懒懈怠的心态,所以如何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本周教学实践的重点难点。
(1)课程签到:在线课程互动和签到依靠“蓝墨云班课”这一软件实现。教师提前建立班课,并将班课码发给学生,即完成课前签到和提问功能。虽然在签到过程中有卡顿的情况,但通过QQ群,也可以实现补签,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正常上课。
(2)任务布置:按照授课计划,在班课中公布学生每周每次课的网络授课内容,由全体同学在蓝墨云班课中提前查看教学任务,由授课教师根据本班情况,及时线上互动,制作微视频实施课程讲解。恢复课堂教学后实施线上线下对接,授课内容基本保持一致。通过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与信息化网络课堂相结合。
(3)授课方式:教师提前录制好一截完整的讲课视频,并且将资源传给作业布置:每节课都设计了一些固定的互动环节,需要每位同学将自己本节课的笔记和观看记录拍照发到讨论组里,大家可以相互打分,获取经验值。本周进入到了第六单元B部分的课文学习,这部分的课文不再是重视文章段落阅读的精读训练,而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略读环节。所以在授课的重难点上与之前的课程有所不同,更加重视学生读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掌握能力。线上的资源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前提,因为我们倡导的混合式教学就是希望把传统的课堂讲授通过微视频上线的形式进行前移,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带着较好的知识基础走进教室,从而充分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课堂上我们的讲授部分仅仅针对重点、难点,或者同学们在线学习过程中反馈回来的共性问题。
(4)作业展示: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设置了头脑风暴和小组讨论活动,及时的监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本周的主题是围绕着“节日”这一话题,所以设计的头脑风暴问题“Do you love festival? Tell aboutChinese Tradition of Spring festival in your hometown”学生在这一环节可以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见解,锻炼了学生“写”的能力。最后通过作业的布置,让学生任选一段课文进行诵读,并发送到云班课任务中,锻炼了学生的“读”的能力。如前所述,通过在线学习让学生基本掌握对基本知识点,在线下,经过老师的查缺补漏、重点突破之后,剩下的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组织同学们把在线所学到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与灵活应用。让师生之间的见面用来实现一些更加高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认知层面参与学习,而不是像以往一样特别的关注学生是否坐在教室里。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学习反馈,基于在线教学平台或者其他小程序开展一些在线小测试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反馈,让教学的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不但让学生学得明明白白,也让教师教的明明白白。当然,如果我们把这些活动的结果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些互动还会具有学习激励的功能。其实,学习这件事既要关注过程也要关注结果,甚至我们应该对过程给予更多的关注,毕竟扎扎实实的过程才是最可靠的评价依据。
总结:疫情之下的教学改革一定会重构传统课堂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把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进行了扩展,“教”和“学”不一定都要在同一的时间同一的地点发生,在线教学平台的核心价值就是拓展了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线上教学最终目的不是去使用在线平台,不是去建设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也不是去开展花样翻新的教学活动,而是有效提升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深度。通过这几周网络授课,学生接受程度越来越高,都能自觉完成教学任务,全部签到,互动热情较高。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网络拥堵,云班课经验值不显示,学生视频卡顿,通过QQ群这一备用平台,需要将教学任务和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保障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