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带团建”协同工作是高职院校校园和谐稳定的内在需要。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着校园的安全、稳定与和谐。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社会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主阵地,加强“学生党建带团建”协同工作,使广大青年学生在思想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发光发热,使团组织在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凝聚学生的过程中,更好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从而保障校园和谐、安全、稳定。
1.借党建之势,构建“一心双环”党建带团建工作新格局
习近平强调,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努力使团组织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因此,创新“学生党建带团建”协同工作机制,应突出高校基层团组织基础地位,夯实“一心双环”党建带团建格局。以团章为基本制度,参照党内法规与规章制度,紧紧围绕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思维工作格局,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建立一套,切实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党建引领,凸显政治属性,自觉将群团建设有机纳入党的建设总体格局。高职院校的各级党组织应把团建纳入党建的目标考核体系,认真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责任制。任党支部书记作为团支部的团建指导员,使团组织体系与党的组织体系相一致,确保院系团组织不松散、隶属关系不模糊、组织建设不间断,保障团组织工作全覆盖。
每个院系党团建设协作点设立一名专职人员作为领航联系人,负责该协作点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日常联络事务,负责联络点党团组织开展主题活动。
2.依托“红色资源”,开展思想引领,加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政治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鼓励青年学生处理好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思想建设”这一带建机制,做好党团组织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领高校学生党员、团员青年能够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其理论素养。高校各级党组织、团组织作为培养和输送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摇篮”,以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尤其应当坚定红色基因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宝。党建带团建具体工作实施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强化党团活动的仪式感、使命感、认同感,牢记党员的先进性,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首先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实施不同的培养方案。比如针对大一新生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党史国情教育、国防军事教育、爱校荣校教育,将理想信念思政教育融入、贯穿到入学教育全过程中去。针对大二学生,开展大国工匠、强国有我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劳动教育、专业认知教育中去,将党建带团建中的思想政治引领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政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大三学生,可以开展创新创业类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党团晓得教育职能,让有规划、成体系的理想信念教育深深扎根于每个学生心中。形成党建带团建的长效、全过程育人机制。
3.在队伍引领上下功夫,加强党员与团员的队伍建设
一方面,对位建设需以教师党员队伍的建设为引领,在教师队伍中树立起党员风范、以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指导与准则,树立起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观念,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与理论道德修养水平,以此来更好地承担起对学生党员、青年团员学生队伍全面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任务。
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学生党团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团员学生队伍,学生在初中就开始加入了中国共青团。部分团员青年素质有待提升,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自身要求较低,组织思想较为涣散、没有较强的进取心,开展相关工作时,甚至出现个别敷衍了事、态度懒散等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年团员的有效监督与培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尤其对于其中有强烈加入中国共产党意愿的团员青年,更应该在入学起通过党建带团建机制,组织党员教师一对一的加强其思想素质的培养以及党性教育,培养其正确的入党观念与入党动机,帮助青年团员充分提高思想觉悟与政治素养。将党支部党员教师的引导与桥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党建带动团建,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党团队伍的建设中去。
另外,作为党建带团建的重要践行者,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密切学生党员与团员青年的联系。首先组织各支部学生党员深入团支部,建立一对一帮传带党员对团支部工作机制,加强学生党员对团支部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定期与团支部进行座谈交流,接受所在支部填写的民主监督和评议,巩固群众基础的同时弘扬正能量。党员参与团组织生活,是我院以党建带团建特色系列党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接各团支部,能鼓励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从而不断为我院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学生党员有计划、有安排的开展党建带团建活动,一方面学生党员宣讲党团知识,传授学习成长经验,让低年级的青年团员在走进学生党员、了解学生党员的基础上,走进党、了解党,主动积极追求进步、优秀,积极参与党团活动,自觉主动靠近党组织,以学生带动学生、以党员带动党员的方式,将学生党员推动团建工作落到实处。
4.创新宣传阵地,实现多点互动、同频共振的“阵地建设”带建机制
首先要继续利用传统宣传阵地,继续加强平面媒体的宣传带动力量。同时在新形势下善于运用网络新媒体媒介,以00后青年学生喜爱的方式开辟新的宣传阵地,形成多点互动、同频共振的全媒体育人新阵地。借助易班建设、QQ群、微信公众号、党团组织抖音号等各类新媒体,顺应时代发展,在互联网+视域下进行传承与创新,将思想建设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实践育人模式,灵活地针对不同类型、批次的学生党员、团员开展教育工作,提升教育的个性化、微型化。以多样、生动的红色文化资源吸引新时代大学生。将思想建设覆盖到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方方面面,替身育人宣传阵地建设的内涵深度。
其次,每月开展富有仪式感、紧跟时势的主题意识教育,比如开展“我与党旗合影”晒一次照片活动、“我在我院入党”学生党员微信风采展、开展学生党员与青年团员的微博、微信、抖音互动等活动。同时通过社团建设,引领青年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最后,拓展“第二课堂”渠道,深化党建带团建实践育人内涵。党建带团建工作中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党团品牌项目。我院系以“第二课堂”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团共同开展各类育人活动工作、共同举办党团活动,能够深挖学校附近党团建设教育资源。在专业特色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推动党建和团建互联互动、互补有无、共同提高,使党建带团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供稿:孙梓)